|
|
|
|
本学科点是在 1932 年近代著名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创办的陕西水利专修班、 1934 年成立的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水利组、 1941 年著名水利专家沙玉清教授发起成立的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研究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41 年原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研究部就开始招收研究生。我国建立学位制度以后, 1981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6 年成为我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至目前已授予 16 届硕士学位、 12 届博士学位,共招收培养博士生 49 人,硕士生 130 人。 1993 年和 1999 年两次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 1999 年 9 月488365.com组建后,使本学科的整体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设有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及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本学科现有教授 21 人(博士生导师 9 人)、副教授 22 人、讲师 18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21 人。
本学科 1978-1995 年期间共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 49 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 7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 5 项。 1996 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 28 项;出版学术著作 18 部、教材 9 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426 篇 , 有 29 篇被 SCI 、 EI 和 ISTP 收录;目前正承担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产业示范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 68 项,在研经费 1928 万元;在人才培养方面有 4 项成果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1 次,毕业博、硕士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本学科还与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国及香港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本学科针对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土环境恶化,而农业用水效率又相当低的现状,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土环境问题的解决为目标,立足西北,面向整个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水 — 土 — 植物有机结合,工程措施和农业生物措施相统一为特色,长期以来形成了旱区灌溉农业节水的应用基础、节水灌溉新技术及其设备研制与开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土环境、农业水土工程建设理论与技术等 4 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 SPAC 水分动力学及节水调控机制、非充分灌溉理论、渠道量水、防渗技术、高含沙水利用、辐射井和轻型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许多成果已在西北和其它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西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望通过 5 年左右的努力,使旱区灌溉农业节水的应用基础研究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节水灌溉新技术及其设备研制与开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土环境方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农业水土工程建设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与国内外同类学科相比,在多学科交叉和研究的区域特色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地处西部,对于优秀科技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与国际一流学科相比,在仪器设备、现代化的数据采集和实验技术开发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本学科将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条件,吸引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充分利用新大学建设启动经费分配给本学科的 1227 万元实验设备经费,进一步加强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为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提供有力的基地依托。充分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计划吸收国内外专家来本学科进行合作研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资助和奖励力度,鼓励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不断扩大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争通过 5 年左右的努力,使该学科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有显著提高,把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建设成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学科,为解决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土环境恶化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
|
|
|
|
|
|
|